• <ins id="oglvm"><th id="oglvm"></th></ins>
    <tr id="oglvm"></tr>

          網站首頁 實時行情 外匯學堂 外匯書店 [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外匯學堂
          外匯基本知識

        外匯新手入門
          外匯中級教程

        外匯高手經驗

        實盤交易

        保證金交易
          常見問題

        外匯字典
        投資技巧
        技術分析
        基本面分析
        外匯書店
        外匯書籍推薦

         

           外匯學堂   

        外匯基本知識

        第一章     外匯交易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外匯交易的含義

        一、靜態含義:

        外匯買賣的主體為了滿足某種經濟活動或其他活動需要時,按一定的匯率和特定交隔日而進行的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行為。

        二、動態含義:

        1.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如:人民幣兌換美元

        2.外國貨幣兌換本國貨幣。如:美元兌換人民幣

        3.一種外國貨幣兌換另一種外國貨幣。如:美元兌換日元

        (一)銀行與客戶間的外匯交易

          本國貨幣  
        外匯需求方 ----------> 外匯銀行
          <----------  
          外國貨幣  

        例如: 中國天然氣總公司向澳大利亞進口天然氣,需要支付澳元。

        中國天然氣總公司                 中國銀行

          外國貨幣  
        外供給方 ----------> 外匯銀行
          <----------  
          本國貨幣  

        (二)銀行同業間的外匯交易

        銀行與銀行、銀行與其它金融機構之間的外匯交易

        目的:平衡外匯銀行自身持有的外匯頭寸,以減少外匯風險。

        第二節    外匯交易產生的原因

        外匯交易的發生主要由于國際經濟交易的發生,例如本國進出口業務、跨過公司的國際投資、金融投資公司的國際證券投資、外匯融資,以及外匯保值的需要。

        一、外貿結算

        出口商,進口商用外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

        二、對外投資

        國際直接投資(到另一國企業或機構進行投資)

        間接投資(通過國際金融市場購買外國公司的股票)

        三、外匯保值

        持有外匯的企業或個人,為避免遭受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損失,需要通過外匯交易來保值。

        四、外匯籌資、借貸和還貸

        國家需要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融資,來彌補國內外匯缺口。

        直接融資:吸收國外企業投資

        間接融資:向國外發行債券

        五、金融投機

        從匯率的變動中獲取利潤,低買高賣,純粹通過貨幣間的兌換來獲利的交易。

        六、外幣存款

        選擇利率高的貨幣存款

        第二章外匯市場

        第三節   外匯常識

        1.  外匯

        外匯是指將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的行為,是伴隨著國際經濟交往的發展、擴大而變化的。大致上經歷了以金銀為主要支付手段的時期, 以英鎊作為主要支付手段,以美元作為主要支付手段的時期,到目前世界上以美元、歐羅、日元三種貨幣為主要支付手段的時期。

        2.  匯率

        在外匯市場上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或者說一種貨幣和另一種貨幣的比價。

        美元/人民幣 = 8.28

        表示用8.28元人民幣可以購買到1美元。

        3.  貨幣的升值和貶值

        貨幣的升值: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數量增多了,貨幣升值。

        貨幣的貶值: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數量減少了,貨幣貶值。

        例如:澳元/美元,2003年9月澳元兌換0.6750美元,2004年1月 1澳元兌換0.7750,澳元升值,美元貶值。

        4.  匯率的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以本國貨幣作計算標準。1單位或1000各單位的本國貨幣兌換多少單位的外國貨幣。美元、英鎊、歐元、澳元等。   

            例如:  英鎊/美元 = 1.8260

                    澳元/美元 = 0.7605

                    歐元/美元 = 0.6836

        直接標價法:以外國貨幣(通常是美元)作為計算標準。1單位或1000個單位的外幣兌換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日元、瑞郎、加元、港元、及人民幣等。

                       例如: 美元/日元 = 105.50

                              美元/加元 = 1.3359

                              美元/瑞郎 = 1.2516

        無論是直接標價法,還是間接標價法,匯率上升,前面的貨幣升值,后面的貨幣貶值。

        5.  主要外匯的代碼和符號

        國家

        貨幣

        ISO 代號

        報價

        符號

        美國

        Dollar

        USD

        美元/歐元

        US$

        日本

        Yen

        JPY

        美元/日元

        ¥

        英國

        Pound

        GBP

        英鎊/美元

        澳大利亞

        Dollar

        AUD

        澳元/美元

        AU$

        加拿大

        Dollar

        CAD

        美元/加元

        CAN$

        瑞士法郎

        Franc

        CHF

        美元/瑞郎

        CHF

        歐盟

        European Currency

        EUR

        歐元/美元

        第四節    世界主要外匯交易市場

        外匯個交易市場交易時間

        外匯市場

        當地時間

        北京時間

        新西蘭惠靈頓

        09:00--17:00

        04:00--12:00

        澳大利亞悉尼

        09:00--17:00

        06:00--14:00

        日本東京

        09:00--15:30

        08:00--14:30

        新加坡

        09:00--16:00

        09:00--16:00

        德國法蘭克福

        08:30--17:30

        15:30--00:30

        英國倫敦

        08:30--17:30

        15:30--00:30

        美國紐約

        09:00--16:00

        21:00--04:00

        1.  倫敦外匯市場

        倫敦外匯市場交易貨幣品種眾多,經常有三十多種,其中交易規模最大的為英鎊兌美元的交易,其次是英鎊兌歐元、瑞士法郎和日元等。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17:00到次日1:00。倫敦地處世界時區的中心,在一天的營業時間利于世界其他重要外匯市場都能銜接,所以倫敦外匯市場成為外匯交易者安排外匯交易的最佳市場。

        2.  紐約外匯市場

        紐約外匯市場是國際第二大外匯市場,交易量僅次于倫敦。目前占全球90%以上的美元交易最后都通過紐約的銀行間清算系統進行結算,因此紐約外匯市場成為美元的國際結算中心。除美元外,其主要交易貨幣有歐元、日元、英鎊、加拿大元等。

        3.  東京外匯市場

        東京外匯市場的交易品種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日元對美元、日元對歐元。東京外匯市場的突出特點是行政形的干預特色。因為日本是進出口貿易大國,為了穩定日本進出口貿易,大藏省和日本銀行共同既定方案,分析市場情況,來干預外匯市場。

        4.  新加坡外匯市場

        新加坡市場以其金融自由化為特點。外國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跨國公司的流動資金,外國公司為了逃避社會動蕩和政策限制的限制資本,以非銀行客戶的私有存款紛紛涌向新加坡,成為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各種主要外國貨幣都可以互相買賣,如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等。

        5.  香港外匯市場

        香港外匯市場是世界第五大外匯交易中心。由于它的時區銜接了歐洲和北美之間的時差,成為全球性的外匯交易網中的重要一環。因為與倫敦和紐約市場聯系密切,所以香港外匯市場上的金融創新產品較多。

        6.  其他外匯市場

        蘇伊士外匯市場、法蘭克福外匯市場、巴黎外匯市場。

        第五節    外匯市場的組成分子

        一、中央銀行

        負責發行本國貨幣,制定貨幣供給額,持有及調度外匯儲備,維持本國貨幣之對內及對外的價值。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為了維持市場秩序,買進或賣出外匯來干預外匯市場。

        二、外匯銀行

        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的首要參與者,外匯銀行的主要業務有兩部分組共。一是為顧客處理外匯交易的金融服務項目,進行外匯的兌換;另一方面是進行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活動,以調整自身在外匯市場中的供求狀況,買賣多于外匯。

        三、外匯經紀人

        外匯經紀人是存在于外匯銀行、中央銀行和顧客之間的中間人,他們與銀行和顧客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外匯經紀人為客戶代洽外匯買賣的匯兌商定,在買主與賣主之間,拉攏撮合,進行直接或間接買賣。外匯經濟商及經紀人,本身并不承擔外匯交易的盈虧風險,外匯經紀人因熟悉市場外匯供需情形、消息和圖表的分析、匯率變化漲跌,以及買賣程序,投資人樂于采用。

        四、顧客

        在外匯市場中,凡是在外匯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進行外匯交易的顧客包括貿易商、投資者、投機者,以及其他一些外匯涉足者,如留學人員、旅游者、僑居者等。除了投機者外,上述顧客都是處于正常經濟活動的需要與外匯銀行進行外匯交易(如進口商為了購買外匯;出口商為了售出外匯)。他們從事外匯交易的目的,或者是為了清算國際資金,或者是為了回避貨幣貶值風險。投機者則是以投資為目的,他們通過對匯率的波動預測,買空賣空,從中獲取盈利。所以外匯投機者即是外匯的供給者也是外匯的需求者。

        保證金外匯交易的形式(杠桿式)

        第一節 交易原理

        外匯保證金交易,是利用杠桿投資的原理,在金融機構之間及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之間進行的一種外匯交易買賣方式。在交易時,交易者只付出1%--10% 的保證金,就可進行100%額度的交易。使得每一位小金額投資人也可在金融市場中買賣外國貨幣。

        舉例說明,今天趙先生要做等值100,000美元的交易,透過保證金交易,假設保證金比例為1%,趙先生只需要有100,000*1%=1000的美金,便可以進行此交易。換句話說用1000元的資金,做100,000元的外匯交易,交易資金擴大了100倍。因此,若投資1萬美金,既可從事100萬美金的交易。

        但是,當投資人交易損失低于一定額度,交易商會要求投資者追加保證金至初始位置。如果造成保證金的金額低于交易額得一定百分比時,交易商有權執行強制性的平倉的行動。

        第二節  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特點

        市場發言人表示,能夠吸引大量人參與外匯投資活動的原因,是因為外匯具有以下特點

        (一) 投資目標是國家經濟,而不是上市公司業績。

        (二) 外匯是雙邊買賣,可買升可買跌,可避免其中之規限。

        (三) 投資成本輕。

        (四) 成交量大,不容易為大戶所操控。

        (五) 買賣程序簡單。

        (六) 能夠掌握虧損的幅度(設置至損),不會因為沒有買家或者賣家承接而招致

        更大的損失。

        (七) 二十四小時交易,買賣可隨時進行。

        (八) 利息回報率高(股票每年做多只派息四次,而外匯則是入投資者持有高息

                  貨幣合約者,每天均可享有利息)。

        (九) 分析走勢資料較多(國際咨詢網,路透社及金融中心傳達)。

        第三節 保證金是外匯交易風險

        一、    高杠桿性

        由于保證金交易的參與者只支付一個小比例的保證金,這樣外匯價格的正常波動放大機倍甚至幾十倍,這種高風險帶來的回報和虧損都是驚人的。

        二、      外匯市場頻繁波動的背景

        國際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金額可以達1萬五千億美元以上,眾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和基金參與其中,各國經濟政策隨時變化,各種沖突性因素時有發生。這些都可能成為導致匯率大幅度波動的原因。

        三、      監控的難度

        無論是交易者還是市場監管者,在接入保證金交易后都充分認識到風險監控的難度。由于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加上匯率的大幅波動,客戶常常發生巨額虧損。香港證監會制定的《保證金外匯買賣條例》較為完善的規范了香港外匯市場。

        第四節 外匯保證金式交易實務

        一、外匯合約一覽表

        類別

        ISO 代號

        報價

        最低價格變動

        合約金額

        日元

        JPY

        美元/日元

        0.01

        100,000美元

        加元

        CAD

        美元/加元

        0.0001

        100,000美元

        瑞郎

        CHF

        美元/瑞郎

        0.0001

        100,000美元

        英鎊

        GBP

        英鎊/美元

        0.0001

        100,000英鎊

        澳元

        AUD

        澳元/美元

        0.0001

        100,000澳元

        歐元

        EUR

        歐元/美元

        0.0001

        100,000歐元

        二、報價

        形式

        間接報價

        直接報價

        幣種

        包括:英鎊GBP、歐元EUR、

        澳元AUD

        瑞郎CHF、日元JPY、

        加元CAD

        含義

        以該幣兌換美元

        以美元兌換該貨幣

        報價

        如:GBP

        GBP/USD 1.2500/10

        銀行角度:

          英鎊的買入價1.2500

          英鎊的賣出價1.2510

        客戶角度:

         英鎊的買入價1.2510

         英鎊的賣出價1.2500

        如:JPY

        USD/JPY 105.00/105.10

        銀行角度:

        日元的買入價105.10

        日元的賣出價105.00

        客戶角度:

        日元的買入價105.00

        日元的賣出價105.10

        三、買賣的盈利計算法

        1. 間接標價法(英鎊GBP、歐元EUR、澳元AUD等)

        以1元外匯兌換若干美元,固價位越大為升,價位越小為跌。

        (賣出價—買入價)×合約單位×手數(合約數量)=盈虧

        例:

        客戶認為英鎊匯價將上升,買入兩手英鎊合約,然后在同一天賣出平倉。

        賣出價:1.2500,  買入價1.2400, 合約金額 GBP 100,000

        盈虧計算:(1.2500—1.2400)×100,000×2 = 2000美元

        2. 直接標價法 (瑞士法郎CHF、日元JPY、加元CAD)

        以1元美元兌換若干外匯,固價位越大為跌,價位越小為升。

        (賣出價—買入價)×合約單位×手數(合約數量)÷平倉價=盈虧

        例:

        客戶認為日元匯率將下降,賣出兩手美元合約,然后在同一天買入平倉。

        賣出價:108.50,  買入價108.00 合約金額 USA100,000

        盈虧計算:(108.50—108.00)×100,000×2  ÷108.00=925.93美元

        四、外匯利息計算

        每天與收市前結算即收市交易,無需計算利息;若收市后結算,須計算利息。外匯交易利息是計算交易者帳戶內的利息收入或支出。 各國貨幣的利率根據國際銀行間拆借利率(360天起)為準,計算息差。

        1.間接報價:

        利息= 開倉價×合約單位×手數×利息差÷360×天數

        例如:買入一手歐羅兌美元的合約,客戶付給交易商0.5% 的利息。歐羅買入價1.2284,合約單位10萬歐羅,隔夜平倉。

        利息=1.2284×100000×0.5%÷360×1=1.71美元

        2.直接報價

        利息=合約單位×手數×利息差÷360×天數

        例如:買入一手澳元兌美元的合約,交易商付給客戶1.9%的利息。澳元買入價0.7800, 和約單位10萬澳幣,隔夜平倉。

        利息=100000×1.9%÷360×1=5.28美元

        外匯交易的基本因素分析

        外匯交易的基本分析是根據客觀因素(如政治、經濟等因素)的變化和預期,推斷外匯匯率的走勢, 從而采取相應的外匯交易的過程。主要從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心理因素、中央銀行干預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節   基本經濟因素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

        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決定國家的金融狀況,從而決定國家的匯率走勢。一個國家的經濟穩步增長,國際投資增加,本國貨幣的需求量就增加,貨幣升值;相反的,如果國家的經濟衰退,本國的投資利潤降低,國際投資就會減少,本國貨幣的需求量就減小,貨幣貶值。

        二、利率(Rate)

        利率是影響外匯的最重要的因素。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為了能帶來資產的收益。某國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國貨幣的利息收益增加,投資者就會投資于這種貨幣,從而貨幣需求量增加,貨幣升值。如果該國的利率降低,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便會減少,該種貨幣的需求量減少,貨幣貶值。

        三、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

        通貨膨脹是指國內物價水平的上漲,當一國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貨幣供求關系產生影響,導致匯率波動。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比如一個麥當勞漢堡包在美國1美元,在澳大利亞2澳元;澳元/美元=0.500。你在澳大利亞,用1美元兌換成2澳元同樣可以買一個漢堡。假如澳大利亞通貨膨脹,麥當勞漢堡由2澳元漲為2.20澳元,用1美元兌換的2澳元買不到一個漢堡,投資者就不再兌換澳元,而是以1美元在美國麥漢堡了。所以一國的通貨膨脹率高于另一國的通貨膨脹率時,則該國貨幣實際代表的價值減少,該國貨幣貶值,匯率便會像相反方向變動,澳元/美元< 0.500。

        (1)   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是衡量制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場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是通貨膨脹的先行指數。當原材料及半成品價格上升,數月后,便會反映到消費產品的價格上,進而引起整體物價水平的上升,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相反,當該指數下降,則會影響到整體價格水平下降,減弱通貨膨脹的壓力。

        (2)   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指數(CPI)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一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動情況。在美國構成該指標的主要商品分為七大類:食品、酒和飲品;住宅;衣著;交通;醫藥健康;娛樂;其他商品以服務。

        不同地區對消費物價指數的高低有不同的標準,一般與去年同期比較或對上月比較。CPI物價指數反映一國的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反映經濟的景氣狀況,如果該指數下跌,反映經濟水退,必然對貨幣匯率走勢不利。物價指數與貨幣的購買力成反比,物價越高,貨幣購買能力越低,該國的貨幣就會貶值。

        四、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就業人數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通過該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該國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一直以來,失業率數字被視為反映一國經濟整體情況的指標,他又是每個月最先發表的經濟數據,所以是外匯交易員和研究者們喜歡利用的指標。失業率指標是月度經濟指標中作敏感的指標。

        五、耐用品訂單(Durable Goods Orders)

        耐用品是指能夠持續使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貨物。由美國商務部統計局負責,向全美五千間大公司搜集資料統計所得,其中包括國防用品、運輸工具、大型機械或零件、汽車和大型電腦等的訂單量的統計。數字的多寡象征著未來一個月內制造商生產活動的景氣制度。如果訂單大幅度下降,反映大多數公司預期經濟前景欠佳,并不計劃擴張業務,這樣一來,未來數月的就業率就會降低,該國貨幣就會貶值;反之則會增值。

        六、綜合領先經濟指標(Economic Leading Indicator)

        綜合領先經濟指標(ELI)又稱先行指標指數(Index of Leading Indicators),是一系列引導經濟循環的相關經濟指標和經濟變量的加權平均數。它主要用來預測整體經濟的轉變情況,以衡量未來數月的經濟趨勢。領先指標每月公布,指標上升,顯示該國出現經濟增長,有利于該國貨幣表現。如果此指標下降,則顯示該國經濟衰退和方緩的跡象,對該國貨幣構成不利的影響。

        a)心理預期因素

        心理預期因素包括情緒、態度、預期等。情緒和態度是交易員或投資人對外匯匯率走勢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市場預期是指市場上大多數人在某一個特定時間、特定形式下,對某種外匯走勢的看法。市場預期不一定是正確的,而且如果市場預期發生偏差時,市場也是會立即改變。

        通過心理預期因素分析外匯匯率走勢有兩種重要的指標:1.消費者情緒指數,2.消費者信心指數。

        b)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對匯率的波動影響:

        外匯匯率的變動有其內在的規律,匯價的高低是由貨幣自身的內在價值決定的,是市場供求變化的結果。政治上的突發性事件會引起外匯的走勢偏離長期的均衡走勢。

        (一)政治易權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政權易手時,新政府統治班底,經濟立場,國家決策,未必能夠與上一個政府銜接。這樣便會導致這個國家的貨幣大幅波動。所以每當政權易手,必須注意新政府的政治方向,經濟立場和貨幣政策等等。

        (二)政變或戰爭

        當一個國家爆發政變或戰爭的時候,該國的貨幣就會呈現不穩定,出現匯率的大幅波動,局勢動蕩永遠是打擊國家貨幣的重要原因。

        (三)政府官員丑聞或下臺

        日本政府高層官員涉及股票內幕交易丑聞而導致日本股市大跌,日元下滑。另外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丑聞爆出后,令美元出現大幅度波動。

        由此可見,每當一個國家政府構架呈現不穩定時,都會打擊該國的貨幣。每當政治形勢不明朗或是政局動蕩時,貨幣價格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波動。所以投資者必須注意所歐字的貨幣的政治局勢是否正常,有突發事件發生時,關注政府采取的態度。

        (四)中央銀行的干預

        中央銀行的干預是外匯市場短期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只在匯率出現異常波動時,央行才會出面干預市場。央行干預行為與市場走勢對立,使匯價穩定。央行的干預只能收到暫時的效果,是匯率變化速度放慢,但卻無法改變長期基本的走勢。 譬如:由于美元貶值造成2003年日元兌美元從2003年10月111.19 降到2004年2月初的105.60 附近,日本央行多次干預外匯市場,力圖穩定匯率,但只能起到放緩匯率下降的速度,無法扭轉整個匯率下降的趨勢。